芙蓉树下的思绪

来源:个人图书馆-zhb学习阅览室 时间:2023-08-24 11:12:25


(资料图片)

作者:王本道

芙蓉二字,在我国最早曾被先民为“荷花”命名,《诗经》中写作“荷华”,后写作“荷花”;《楚辞》中写作“芙蓉”。至于古人何时又以“芙蓉”指称豆科合欢属的木本花树,我未考证过。据资料记载,芙蓉树别名合欢、绒花树、马缨花等,原产于亚洲及非洲,中国东北至华南及西南各省均有种植。但据我以往所知,这树种在北方虽然也能见到,却很少见,且往往形只影单,很难见到成片或成林的。

记得最早见到芙蓉树,还是在半个多世纪前,我在辽南山区下乡做知青时。下乡后的翌年,我被抽调到公社报道组搞新闻报道,公社机关的门前,便有两棵芙蓉树,只是那时并不知道它们的名字。两棵树每到仲夏进入花期,那花刚绽放时略显浅红发白,盛开后则菲菲粉红,头状花序形似轻盈柔软的绒球,壮硕的树干支撑着满树的繁花,那花朵密密麻麻,数量多到几乎不可胜数。请教当地公社干部,知道了它的名字。芙蓉花的花期很长,从仲夏到立秋,跨越6、7、8三个月。盛夏暑气难耐之时,每到下午或傍晚,公社党委书记时常让机关的同志们把椅子搬到两棵芙蓉树下,开会或商谈有关工作。书记大我七八岁,他为人和蔼可亲,工作之余,常在芙蓉树下与我谈心,鼓励我珍惜在乡下的时光,努力工作,锻炼自己。我聆听着书记亲切的话语,看着芙蓉树上纷繁的花朵相互簇拥的蓬勃恣意,深感有种生命释放般的呼唤……

两年后,正值芙蓉花盛开之时,我接到调令,返城工作。在公社机关为我举行的欢送会上,书记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几年前,你若是高中毕业正常升入大学,如今也该正是毕业季呢。其实换个角度说,农村也是大学。这几年,亲眼看到你成长了,进步了,为全公社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如今可以说,你在农村这个学校毕业了。毕业,是结束,也是开始。相信你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一定能作出更优异的成绩。就像门前这两棵高大的芙蓉树,花开连年,永无尽期……光阴荏苒,岁月不居,离开插队的农村,转眼已逾半个世纪,书记在我返城后不久,也调回城里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退休多年后,去年以耄耋之年仙逝。几十年来,当年我插队所在的公社,体制几经变革,那两棵粗壮高大的芙蓉树不知被移栽到了何处。时光流逝,记忆中的诸多往事常因眼前的公私两忙而渐渐荒疏或遗忘。退休后的十多年摆脱了案牍劳形、公务倥偬的局面,时而在书本和记忆的底片中回到过往时光的隧道,回想起当年观赏两株芙蓉树花木婆娑时的美好时光,遂想起明人王象晋《群芳谱》中谈及木芙蓉花所言:“清姿雅质,独殿众芳……可称俟命之君子矣。”退休后这些年,我的时间大多沉浸在作家基地里读书写作,与众多文学爱好者交流切磋创作体会,并参加一些深入基层接地气的采风活动。仲夏时节的一个上午,因写作过程中某个章节不够通透,遂踱出房门,在附近一处幽静的湿地公园徜徉。信步徐行之中,倏忽眼前一亮:绿波掩映之中,一棵芙蓉树闯进我的眼帘。远远望去,那一层袅袅娜娜弥漫在枝头的粉红色雾霭,似真似幻,朦朦胧胧,满树随风摇曳着的粉红色绒花,似乎不只是花,更是我心头的一重重心结,一个个奇思妙想,创作思路遂奔涌而出。

这座湿地公园地处本市一个较为集中的学区之中,周边有小学、初中、高中各类学校五六所,环境颇为清静幽雅。自从在这里发现了这株少见的芙蓉树,此后的日子我便时常来此散步消闲。7月间,正值“绿树阴浓夏日长”,那棵高大的芙蓉树上盛开的绒花,更是散放着阵阵幽香。7月,又正值各类学校的毕业季,湿地公园的几条小径之上,常常会看到孩子们快活的身影,其中不乏身着某某高中校服、手握着书册的男孩女孩。他(她)们每每从芙蓉树下走过,总会抬起头,仰望几眼那满树粉红的绒花。或许他(她)们中的许多人,即将从原有的学校毕业,开始新的生活。那一朵朵娇柔妩媚的绒花也是挂满他(她)们心头的一个个美好的梦想吧……

细想起来,就广义而言,每一个人,一生之中都会经历诸多“毕业”和“开始”,抑或说“结束”和“未来”。不单仅就学历而言,除学历外,一个人一生中的几个年龄段,几个生命的结点,乃至大病初愈,劫后余生,迷途知返……都是一种结束和新的开始。就我个人而言,就有过诸多这样的经历:从不同学校毕业,升入更高一层的学校就读;从一个岗位到另一个岗位的工作轮岗;从一座城市调到另一座城市工作,等等。即便是一个人择一事,干一生,也同样有着一生中不同年龄段的“毕业”和“开始”,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近日,在媒体上读到两条新闻,让我十分感动。一则是叶嘉莹先生的“百年诗心”。叶先生认为每一代人都有责任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不损毁、不丢失,否则上对不起古人,下对不起来者……另一则新闻是音乐指挥家郑小瑛“岁月从不败青春”。作为新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的女指挥家,第一位登上外国歌剧院指挥台的中国人,郑小瑛在漫长的岁月中参与创建了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培养了一批优秀指挥人才。如今,94岁的她仍然活跃在舞台上,指挥演出,开办讲座……叶嘉莹、郑小瑛两位我国文艺界的泰斗,于期颐鲐背之年仍不遗余力地将中国精美的文化种子一粒粒撒进时间和大地,其拳拳之心让人感佩不已!她们的一生曾经历一次次“毕业”和“开始”,却始终如挺拔刚劲的芙蓉树,浪漫绮丽地把中国文化精粹从一代人传到另一代人的手中。

暑气已近尾声,飒飒秋风已透着新凉拂面而来。来湿地公园徜徉,见那株芙蓉树依旧粉红染枝,满树繁花。衷心企盼这株芙蓉在悠悠岁月里,任凭时光百转千回,永远枝繁叶茂,花开连年。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cnjd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0

邮箱 : 58 55 97 3@qq.com